磁浮交通,是一種靠磁力使磁浮列車浮起來運行的交通方式,其從懸浮機理上可分為電磁懸浮和電動懸浮兩種,前者如磁浮上海示范線采用的德國TR列車、日本愛知線HSST列車、長沙磁浮線和北京將采用的磁浮列車;后者如日本山梨線超導高速磁浮MLX、LO系列列車。
同濟磁浮研究中心洪少枝博士向北京晚報的記者介紹,電磁懸浮的原理是對車載的、置于導軌下方的懸浮電磁鐵通電勵磁而產生磁場,磁鐵與軌道上的鐵磁構件相互吸引,將列車向上吸起懸浮于軌道上,磁鐵和鐵磁軌道之間的懸浮間隙一般約8到12毫米。列車通過控制懸浮磁鐵的勵磁電流來保證穩定的懸浮氣隙,通過直線電機來牽引列車行走。
而電動懸浮的原理是當列車運動時,車載磁體的運動磁場在安裝于線路上的懸浮線圈中產生感應電引起同向磁場流,兩者相互作用,產生一個向上的斥力將列車懸浮于路面一定高度,一般為100到150毫米,列車運行靠直線電機牽引。與電磁懸浮相比,電動式磁浮系統在靜止時不能懸浮,必須達到一定速度后才能起浮,大約是達到150千米每小時開始懸浮。
除懸浮機理不同外,磁浮列車的牽引電機形式也有所不同,雖然都是直線電機,但分為“長定子直線同步電機”和“短定子直線異步電機”兩種。當采用長定子直線同步電機時,電機的定子沿整個線路鋪設,電機的轉子安裝在車上,適合于較高速度的磁浮列車牽引,如磁浮上海示范線、德國的TR常導磁浮列車和日本的MLX、LO等系列超導磁浮列車。當采用短定子直線異步電機時,電機的定子安裝在車上而轉子在軌道上,適合于低速磁浮列車,如長沙磁浮線和日本愛知磁浮線等。由此,又可將磁浮交通技術分為高速磁浮技術、中低速磁浮技術兩種,前者的最大運行速度約為400到500千米每小時,后者的最大運行速度大致在80到100千米每小時;近年來在開發的時速200千米每小時磁浮稱為中速磁浮技術。
此外,日本的超導磁浮列車利用安裝在車輛上的低溫超導線圈,產生強磁場,被稱為超導磁浮交通。除此之外,目前其他磁浮交通技術都采用普通導體通電勵磁,產生電磁浮力和導向力,故稱為常導磁浮交通。